鸞  文
心德佛堂觀音菩薩 登台 農曆114.03.13

詩:提桃筆解迷津  談修道學聖真

    菩心行善莫染惡  施人間作良因

詩:匆匆歲月何時休 休了貪慾把德留

    留得人塵傳後代 代代福緣受封侯

詩:修持入聖台 正己學良才

    萬物能抛念 觀空見如來

言:人身入道效聖台,諸子可思為何栽,

    宗教意義能探討,正己道德做表率,

    去迷返悟示人前,常言神佑虔誠孩,

    奈何痴迷枉人身。去玄求知見,道德

    修身懷,在言道德重,乃是隨師因也

    。道德敗壞未必犯法,亦無法律規範

    ,但羞恥之心亦是道德一部分;人無

    羞恥之心,亦無犯法,但人之道德能

    使自己知於廉恥。是故,宗教與生活

    當中乃息息相關,隨鸞筆點化塵孩迷

    津,亦是宗教之意義,使人能有正知

    、正見、正念,改變自己在世俗當中

    習性,進而端正自己。在人塵當中,

    多用以道德規範自己,將道德修無差

    偏,自然能知何者可為,何者不可為

    之。若有羞愧之心,亦不容易犯法,

    故各人道德之修養,亦是社會安定之

    源。因此,宗教在社稷當中、在堂生

    當中,更該有正向之念,才能在世塵

    發揮善知識之力量也!